-
Docker Certification
Docker認證 通過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針對 Docker 容器技術的官方專業認證計劃,讓自己與眾不同。 在當今的就業市場中,Docker 技能備受追捧,而 Docker 認證助理 (DCA) 考試旨在通過由經驗豐富的 Docker 從業者設計的真實問題來驗證該技能組合。作為綜合性多層次專業認證計劃中的第一門考試,DCA 是整個容器行業真實世界 Docker 技能的基礎基準。您準備好證明您的 Docker 技能了嗎?立即獲得 Docker 認證! 好處 使用官方 Docker 證書認可您的 Docker 技能 數字證書和 Docker Certified Associate 標誌的使用 潛在雇主在線驗證 Docker 認證狀態 獨家訪問 LinkedIn 上的 Docker 認證專業網絡,並受邀參加僅限認證的活動 考試詳情 90 分鐘內 13 道多項選擇題和 42 道離散選項多項選擇 (DOMC) 題 旨在驗證具有至少 6 到 12 個月 Docker 經驗的專業人士 在您的…
-
新聞丨思科承諾 2040 年實現碳中和
思科聯天下 思科聯天下 6天前 為了響應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 1.5 攝氏度以內的號召,思科承諾加速其在公司價值鏈上大幅降低碳排放的戰略。 新聞摘要: ● 思科承諾至 2040 年實現碳中和,包括產品使用、運營層面以及供應鏈。 ● 思科承諾至 2025 年將實現全球範圍 1 和範圍 2 的碳中和。 ● 思科為實現 2040 年碳中和的目標,將為其主要排放源製定短期減排目標。 思科近日宣布,承諾 2040 年實現碳中和,比氣候科學家提出的為使地球避免遭受嚴重氣候影響而必須達到碳中和的時間點整整提前了 10 年。思科將通過一些短期目標實現碳中和,包括到 2025 年實現全球範圍 1 和範圍 2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淨零。 短期目標將主要涵蓋範圍 3 的類別,如銷售產品的使用和供應鏈排放,並將在 2021 年晚些時候確定後予以公佈。新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將遵循新的氣候科學,思科將在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影響報告中公佈該目標的進展情況。 這一發布是思科為實現 “ 為所有人賦能一個包容性未來 ” 這一目標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思科為推進這一目標所做出的努力,包含了在縮小數字鴻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立有影響力的合作夥伴生態系統等方面的相關投資與舉措,以及雄心勃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製定和實現,譬如近日宣布的碳中和目標承諾。 思科執行副總裁兼首席人力資源、政策和宗旨官 Fran Katsoudas 表示: “過去幾週氣候災害帶來的毀滅性影響,再清楚不過地表明,當前迫切需要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作為全球技術領導者,我們必須為可持續的商業實踐制定標準,並支持我們的客戶、合作夥伴和供應商,努力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自 2008 年起,思科一直在製定並堅持履行其逐步降低在設施和整個供應鏈的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的目標與承諾。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思科採用的戰略包括: 通過創新的產品設計,不斷提高思科的產品能效 加速使用可再生能源 支持混合型辦公模式…
-
工業互聯網安全難題怎麼破? Cyber Vision有經驗
思科渠道微情報 思科聯天下 昨天 製造企業一直是網絡攻擊犯罪分子的首選目標。據統計在2020年第一季度,針對製造業的勒索軟件攻擊增加了156%,而同期各行業平均僅增長了25%。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關鍵的一條是負責生產技術(OT)和負責信息技術(IT)的兩個團隊沒能很好地協作。 IT團隊有豐富的網絡安全實戰經驗,但因為很多生產設備難於接入企業網絡,所以一旦遇到產線遭攻擊的事故往往束手無策。而網絡安全又不是OT團隊的業務重點,據IBM針對370家工業企業的調研,74%的受訪者沒有進行OT風險評估,78%的受訪者沒有OT特定的安全策略,還有81%的受訪者沒有OT特定的安全事件響應計劃。所以為企業提供能融合IT和OT團隊的工具,搭建覆蓋產線、辦公等的企業全方位網絡安全保護傘既是關係企業當下運營的關鍵,也是未來推進智能製造轉型的基礎。 恰好筆者最近幫助國內某大型家電製造企業實施了網絡安全建設項目,並得到了企業IT和OT團隊的一致好評,今天就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啟發。 該企業作為業務遍及全球的家電製造領頭羊企業,為響應國家工業互聯網號召,進一步落實《關於深化“互聯網+ 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及《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政策,啟動了設備全生命週期管理項目。計劃搭建物聯網平台,實現人機互聯、機機互聯、機料互聯,以集團三大公司視像科技、冰箱、空調為試點,部署工業以太網防控體系,打造集團一站式設備全生命週期管理系統,助力企業生產實現智能化、數字化轉型。 項目初期,企業OT與IT人員面臨的首要難題是實現OT設備接入網絡。因為產線老舊,大部分PLC控制器並不具備網絡通信能力,且來自多個品牌,難於梳理,所以IT部門在網絡接入時十分頭疼。更麻煩的還在後面,工控設備一旦接入網絡,網絡安全防護也將面臨很多問題,特別是產線的全自動化環節,一旦PLC和上位機被攻擊或感染病毒,會導致產線停產。解決這些難題需要企業OT與IT部門相互輔助,通力配合。 思科Cyber Vision平台是促進IT和OT人員在技術方面相互了解的橋樑。隨著IT、雲和工業網絡之間的深入集成,安全問題成為數字化轉型的障礙。 Cyber Vision為工業控制系統提供全面的可視性,構建安全的基礎設施並實施安全策略——實現工業運營的連續性、彈性和安全性。 Cyber Vision幫助客戶深入了解 OT 資產、工業操作流程(能夠密切跟踪工藝數據、資產修改和變量更改)、工業設備的安全威脅檢測。幫助企業IT人員快速了解OT網絡,讓IT部門更合理地設計OT網絡架構。 思科Cyber Vision集成ISE(身份服務引擎),配合IE/Catalyst系列交換機對工業網絡的接入實行控制,同時提供接入的時間、設備、地點的記錄與審計能力。避免工業網絡私接亂串,降低生產網絡中斷發生的概率。同時三者結合幫助客戶實現基於產線的安全微分段,OT部門登陸Cyber Vision圖形化界面以OT業務的角度來配置和調整安全策略。 OT部門是最了解產線業務的,通過簡單的思科Cyber Vision圖形化界面來進行OT設備的安全區域分組,分組信息會自動同步到ISE平台,並最終在交換機上進行執行,實現產線安全策略智能化、自動化部署,更好地保證產線全自動化區域的安全防護。 思科IE/Catalyst交換機通過流量採集功能將工廠的網絡流量採集至思科安全網絡分析 (原Stealthwatch),Stealthwatch與Cyber Vision結合提供工控流量異常分析、審計能力。 企業辦公和工廠的邊界通過Firepower下一代防火牆進行隔離,有效地規避了辦公網到生產網的未知攻擊,同時Firepower與Cyber Vision結合,監視是否有辦公網絡到生產線設備未授權的非法網絡訪問。 思科IoT網絡安全解決方案為該企業的設備全生命週期管理系統、設備數據實時分析系統與PLC、上位機的互聯互通提供了IT/OT網絡安全可視化、智能化,保障企業物聯網平台的穩定運行。 一旦發現產線生產設備故障,系統會自動上報相應的OT維修人員,快速恢復生產,減少停產損失;各類設備點巡檢作業也告別紙質化;保養維護計劃可便捷靈活地在後台設置,員工通過移動端第一時間接收工單,多種提醒方式避免員工遺漏工單;移動化設備掃碼方式執行工單,既準確又方便。電子化、精益化管理在節約成本的同時,使用拍照水印等技術保證設備維護人員現場作業的準確性。可積累大量數據並從數據中挖掘改善點,進而指導設備管理作業,不斷提升設備綜合運行效率。 整個項目涉及兩個工業園13條產線,僅用2個月就實施完畢。企業將參照該項目的網絡安全基礎架構設計,對全國8個工業園老舊產線進行升級改造,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給廣大製造企業和服務於製造業的合作夥伴帶來啟發。
-
案例丨金融競速正酣,超低延時交易領跑證券、期貨行業核心賽道
華訊網絡 思科聯天下 前天 國內的低延時交易正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證券期貨市場競爭日漸加劇,T+0交易品種的不斷湧現,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新股票、期權、期貨及相關金融市場的行情信息並且能最快向交易所提交訂單請求,已經成為券商、期貨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當極速交易系統的處理延時已經達到微秒級別,極速行情和低延時網絡傳輸延時已突破至納秒級別,對證券、期貨企業的技術力就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精準、高效地監測整條交易、行情鏈路上的時延表現情況,以求在金融競速中脫穎而出? 如何提陞技術力,優化軟硬件、系統,打磨極速交易環境,從而更有效地吸引投資客戶? 如何在層出不窮的市場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低延時產品組合、發揮最大的效果? 華訊網絡攜手思科推出的“低延時交易優化方案”,為券商、期貨客戶打造一流的極速交易環境提供了極佳的選擇。低延時基礎架構硬件(超頻服務器、超低延時交換機、低延時網卡、PTP時鐘同步等),低延時交易監測平台(時延監測、網 絡監控、數據分析等)、低延時實驗室服務(關鍵技術驗證、軟硬件測評、系統調優等),讓“高精度、全鏈路、實時性”成為現實: 更高速的極致體驗,由思科低延時交換機、網卡為基礎打造業內更強、更快的低延時軟硬件; 更完整的極速方案,交易全鏈路、多層面的解決方案; 更精準的時延監測,皮秒級的精準時延度量可視化平台; 當極速交易系統的處理延時已經達到微秒級別,極速行情和低延時網絡傳輸延時已突破至納秒級別,對證券、期貨企業的技術力就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精準、高效地監測整條交易、行情鏈路上的時延表現情況,以求在金融競速中脫穎而出? 如何提陞技術力,優化軟硬件、系統,打磨極速交易環境,從而更有效地吸引投資客戶? 如何在層出不窮的市場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低延時產品組合、發揮最大的效果? 華訊網絡作為國內領先的行業數字化服務商,專注服務金融行業20餘年,深耕金融科技領域並連續多年入選IDC Fintech全球百強。近年來,華訊網絡持續研究投入交易低延時領域,,與全國近半券商和期貨公司建立合作,依托豐富的集成實踐經驗提供基礎架構專業實踐。去年,華訊網絡正式成立低延時創新實驗室,專注低延時交易底層技術研究,通過業內領先的工具和方法為用戶提供專業的測評優化服務,幫助用戶打造一流極速交易環境。 正是源於華訊網絡的低延時服務對於網絡速度、穩定性、敏捷性的極高追求,讓思科成為了合作的不二之選,全球領先的技術力及網絡設備為“低延時交易優化方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思科低延時網卡與低延時交換機, 讓皮秒(ps)級別的精度得以成為現實。不光如此,思科設備的高可用性讓華訊網絡的低延時方案可以長久地為證券及金融行業的客戶提供可靠支持,充分保障業務連續性。 金融行業的競速之爭愈演愈烈,華訊網絡與思科通過“低延時交易優化方案”,持續為證券及期貨行業的客戶賦能,用更優質和精細化的業務服務體驗幫助客戶脫穎而出,站上金融科技的速度競賽中獨占鰲頭。
-
跟上敏捷开发的节奏实现NetDevOps敏捷运维
思科渠道微情报 思科联天下 半夜,急促的手机铃声像是一记耳光,把还昏昏沉沉的你一巴掌扇醒。“赶快回机房,新迁移的那批机器好多都不通!”你一边穿衣一边嘟囔“明明是测通了才走的,怎么也不先看看是不是应用和系统的问题,只要不通就找网络”。 这场面,作为网工的你是不是似曾相识?随着软件开发流程的自动化,各类按流水线编排的工具帮助开发团队自动完成代码的提交、测试、集成和交付,应用部署需求比以前频繁得多,每次有新产品上线或原来的产品迭代更新,整个基础架构团队就要被折腾好一阵子。这不,最近新业务的上线又要把一批老业务迁移到同城另一个数据中心,对应一批批VLAN、网关、路由等等有的要创建、有的要做参数变更、有的临时措施还要在迁完恢复回去,晚上你在变更窗口内做的就是一批VLAN的二层延展和另一批的恢复,但你可是等到应用调通才回家的,怎么半夜又不通了? 带着起床气的你赶到机房,确实有的通,有的不通,一通操作猛如虎,最终查到ARP和IP/MAC表时你猛然意识到自己可能的疏忽——一定是迁移并行期所需的VLAN参数与迁移完成恢复正常模式的VLAN参数搞混了,前者要打开ARP、未知单播等泛洪以保证能穿越大二层隧道实现跨中心通信,后者将这些特性关闭以提高通信效率和稳定性。确实,你记得昨天晚上在勾选完二十多个VLAN、每个VLAN十来个下拉菜单和复选框后,你的脑子都木了,肯定是一时糊涂有些VLAN的洪泛开关没有打开,造成一些表项在你睡梦中超时老化导致不通。找到原因的你起床气渐渐变成了对自己未来的担心——随着软件团队敏捷性的提高,将来这种短时间、大批量、混合任务的变更会越来越频繁,有什么办法保证自己不出类似的错呢? 本栏目曾经连载过三期的基于意图的主动运维,很多例子举的都是如何全时、全流、逐包记录网络状态,以便在大数据全景现场复原的基础上实现人工智能异常分析,达到快速定位根因、主动运维的目的。但真正的主动还至少应当包括“防患未然”——在故障实际发生之前就避免这样的设计或变更发生。你不由想起了你们软件团队的变化,一种称为DevOps的持续集成、持续交付/部署(CI/CD)的理念让他们的工作从代码提交到上线交付更加流程化、自动化,很多bug在持续集成的过程中就被解决,高质量的交付带来了你们企业应用功能和体验的快速提升,当然也带来了你最近大幅增加的部署压力。既然DevOps可以提升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敏捷性,你的企业部署的网络可是号称“软件定义”的SDN啊,能不能把每一次变更就像软件开发的DevOps流水线一样,从变更到Build、到测试、到部署、再到验证都是自动化执行,你不再会因为“老眼昏花”点错参数,还能保证每一个哪怕微小的配置变更都要通过严格的测试才会被真正部署,这才是真正跟上了软件DevOps的质量和节奏。不错,你已经构想出了网络的DevOps——NetDevOps。 但要实现NetDevOps必须先解决两个技术难点。首先需要架构的设置和变更都能通过代码实现,即所谓架构即代码(Infrastructure as Code,IaC)。所有软件定义的基础架构产品都号称IaC,但在NetDevOps中的IaC要求更高的质量和成熟度,如果一大堆bug不是出现在你自己写的配置代码上,而是先出现在自动化部署的执行模块上,那种执行一步就抛出异常的自动化,还不如你自己来手工配置。好在你的企业用了业内最成熟稳定的Cisco ACI,与很多IaC产品的工具适配模块都需要依靠社区开源来补足软件定义时的功能不足有所不同的是,主流的IaC工具都已与Cisco深度合作,提供了全功能、高质量的官方ACI模块,避免了开源模块的兼容性和bug问题。只要你自己写的代码没问题,通过这些主流IaC工具实现ACI的配置是非常靠谱的。 第二个难点是对配置代码的自动化测试验证。很多软件开发中的测试指标和测试代码比较容易设定,但对网络变更结果的测试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很多配置不是简单的对错,而涉及到是否最优化、是否合规等对人类最终意图的确认。这就需要一种人工智能,能够读懂人类已经探索到的最佳配置实践、经验教训、需遵守的规则条文等等,再与目标系统收集到的信息相比对,从而得出诸如“哪些还需要更优化” “与当前哪些合规策略不符”等等“明智论断”(Smart Event)。是不是非常科幻?但只要我们有能力把这些信息用机器能够读懂的形式化语言描述,就能让机器“计算”出这些Smart Event。Cisco一方面是全球最早和最大的数据中心网络提供商,拥有庞大、丰富的最佳实践知识库;另一方面Cisco很早就在芯片设计验证领域使用形式化分析和建模,有业内领先的技术储备和团队,因而能够开发出业内第一个“网络确认引擎”(Network Assurance Engine,NAE)。NAE可以根据收集的SDN管理、控制和数据平面信息给出当前网络的Smart Event,也可以把当前状态叠加上配置变更,然后分析配置前后状态得出Smart Event,甚至用户可以定制知识库以外的各类规则,最终在Smart Event中给出是否合规。 搭建NetDevOps的自动化流水线非常类似搭建DevOps流水线,你可以选择GitHub或GitLab这样的软件版本管理和项目托管平台制定和运行你的流水线,使用Ansible或Terraform等流行的IaC工具实现架构变更的代码化,Cisco NAE提供代码测试和验证,Cisco Webex或微信作为通知管理员的消息平台。NetDevOps自动化流水线如下图所示: 下面看看让你睡不安寝的那次业务迁移变更在使用NetDevOps后是什么体验。 首先你需要在NAE已经非常丰富的知识库体系上增加你项目所需要的特殊配置合规规则,比如像下图那样设置要求连接数据中心DCI的VLAN(在ACI里对应着Bridge Domain,即BD)必须打开ARP Flooding这样的规则。 然后你可以在变更之前几天从容的把变更代码写好。在Ansible循环语法的加持下,配置数十个不同参数要求的VLAN轻而易举,而且将来执行流水线时会有NAE自动检查配置,你无须担心自己的误配。 窗口到来时你只需像提交一个软件开发的新代码版本那样,用git提交你的Ansible Playbook代码。 GitLab流水线就会因为代码的提交而触发,下面是GitLab显示的流水线执行状态,显示出先通过Webex通知你新配置被提交了,然后把配置向NAE推送,以征询(Query)配置是否正确,包括是否合规、是否符合最佳实践等等。 此时你可以喝杯茶,如果测试没有问题,配置会自动在ACI的SDN控制器APIC上构建(Build),完成真实的部署,随后会自动调出你平时用来监测网络连通性的脚本做部署后的测试(Test),几口茶后你可能会在手机的Webex上收到如下信息: 这是在通知你流水线执行成功,大功告成了。你不放心的话还可以看看流水线状态,现在变成了: 流水线每个节点都打了绿勾,你可以回去睡觉了。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你还可以看一下NAE在真实部署前所做的配置检查结果: 左边的圈内数字是变更前Smart Event的数量,右边圈是模拟了变更后Smart Event的数量,重叠部分内的数字则是二者都存在的Smart Event。我们看到变更后NAE的人工智能没有发现新的Critical、Major、Minor和Warning级别的新Smart Event,只有一些新的Info级别的信息,因此配置被检验通过,得以在后续流水线的执行中被部署。 当然你喝茶时也可能收到的是如下信息: 代表了流水线执行的情况是这样的: 流水线卡在了Query,表明配置有不合规或不符合最佳实践的项目,后续的实际部署当然也不会执行。不用着急,这表示你可以马上在现场解决问题,不用等到出现生产事故时被从被窝揪出来。而且NAE会精确的指出配置问题所在,并给出详细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变更体验是不是改善了很多?通过NetDevOps建设,除了保住你本已可怜的睡眠和头发外,更重要的是,你主动避免了变更后那些措手不及的生产事故,跟上了已经成功完成DevOps转型的“敏捷开发”团队的节奏,让你的网络团队也成为了“敏捷运维”团队。
-
CompTIA Cloud+
CompTIA Cloud+ EXAM CODE CV0-002 & CV0-003 CompTIA Cloud+ 是一項全球認證,用於驗證部署和自動化支持業務系統和數據高可用性的安全雲環境所需的技能。 CompTIA Cloud+ 是唯一一種基於性能的 IT 認證,可以在更廣泛的 IT 系統運營環境中查看基於雲的基礎設施服務,而不管平台如何。遷移到雲為部署、優化和保護關鍵任務應用程序和數據存儲提供了機會。CompTIA Cloud+ 驗證保護這些寶貴資產所需的技術技能。 運營多雲環境的現實提出了新的挑戰。CompTIA Cloud+ 非常適合需要跨多個產品和系統擁有專業知識的雲工程師。 CompTIA Cloud+ 是唯一獲得 DoD 8570.01-M 批准的以雲為重點的認證,為需要認證 IAM 級別 I、CSSP 分析師和 CSSP 基礎設施支持角色的個人提供基礎設施選項。 CompTIA Cloud+ 現在提供靈活的培訓選項,包括自定進度學習、實時在線培訓、定制培訓和實驗室,以促進服務器管理 IT 專業人員的職業發展。 新的 CompTIA Cloud+ CV0-003 現已上市。CompTIA Cloud+ CV0-002(英文版)將於 2021 年 12 月下旬停用。 使用 Cloud+ 的工作 高級系統管理員 雲工程師…
-
專訪丨思科:新興渠道的 “ 新思路 ”
數字商業時代 思科聯天下 5天前 作者:數字商業時代 田曉力 “一家擁有 300~500 家分店的連鎖咖啡館,由思科新思路合作夥伴中的託管服務提供商(Provider)為其提供網絡服務,那麼每家咖啡館只需要為此支付每個月幾百元的服務費,就可以得到包括連接所有的 POS 機、所有店內的 Wi-Fi 和網絡安全等一系列的網絡服務解決方案,同時還能保證總部可以直接控制管理。” 徐阳,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合作伙伴发展总经理,在一场关于思科新兴渠道业务战略的网络会议上,向笔者描述了关于 “ 思科新兴渠道业务 ” 战略及其对于中小企业和新思路合作伙伴的价值。 徐阳介绍,“ 新思路 ” 合作伙伴类别为 Provider,取代了之前 CMSP 的合作伙伴类别。徐阳强调,思科推出 “ 新兴渠道业务 ” ,就是希望能够与更多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 “ 托管服务提供商 ”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 “ 超越合作伙伴传统转售职能 ” 的方式,让新兴业务渠道的合作伙伴成为 “ 拥有思科产品和应用 ” ,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创建适合最终用户需求的托管服务提供商。徐阳说:“通过与这种托管服务提供商的合作,思科就能够参与到为广大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服务的业务中来,让更多的客户从中获益,从而实现客户、合作伙伴(托管服务提供商)和思科三方共赢。” 作为一个曾经被业界定义为 “ 大型企业专属产品提供者 ” 的思科,对于中小企业市场的持续关注,应该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源自自身产品业务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市场结构和需求的不断改变。 应该说,从 2017 年 6 月,罗卓克首次提出 “ 基于意图的网络 ” 愿景后,思科就已经开始不断尝试调整自身的技术、产品和业务,希望将自己从一个网络硬件厂商转型成一个提供网络系统软件和服务的提供商。 2020…